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坤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宿迁市钟吾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6篇临床病理
  • 6篇免疫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病理分析
  • 5篇病理学
  • 4篇免疫组化
  • 3篇甲状腺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瘤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KI-67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母细胞瘤
  • 1篇原发恶性

机构

  • 11篇宿迁市钟吾医...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坤
  • 8篇白石
  • 5篇郑艳
  • 1篇彭猛青
  • 1篇张茹茹

传媒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rcRNA-1565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1565通过10-11转位基因2(TET2)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检测CircRNA-1565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不同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同时选取CircRNA-1565高表达的A549细胞系,并分为对照组(正常A549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基因序列的A549细胞)、实验组(转染沉默CircRNA-1565质粒的A549细胞)。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ET2、细胞周期蛋白D1/E1(Cyclin D1/E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2(CDK1/2)、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肺癌组织CircRNA-1565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54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G_(0)/G_(1)、G_(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TET2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E1、CDK1/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凋亡蛋白Bax、PAR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CircRNA-1565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TET2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周期蛋白、激活凋亡蛋白通路的表达有关。
张茹茹朱正秋彭猛青徐娟张坤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M-HPC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及网状纤维染色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M-HPC患者均为首发病例,WHOⅡ级。镜下肿瘤细胞密度较高,细胞核多数呈圆形、卵圆形或少部分为梭形,大小较一致,分布于血管间,排列较致密。肿瘤组织胞质不明显,内含有大量"裂隙样"薄壁血管,其部分血管腔隙呈"鹿角状",Vimentin、CD34、Bcl-2蛋白呈阳性、SMA阳性或局灶阳性,EMA、PR、Desmin、CD31呈阴性,2例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6%和5%,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增生明显,围绕每个肿瘤细胞。结论:M-HPC是较为罕见的脑肿瘤,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与脑膜瘤、SFT等相鉴别。
白石张坤郑艳
关键词:脑膜瘤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
p57、p53、Ki-67在葡萄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p57、p53、Ki-67对完全性葡萄胎(CHM)、部分性葡萄胎(PHM)及流产水肿绒毛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例CHM患者(CHM组)、16例PHM患者(PHM组)、10例自然流产水肿绒毛患者(流产组)、10例人工流产早孕绒毛患者(对照组)临床标本p57、p53、Ki-67蛋白,比较各组p57、p53蛋白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的差异。结果 CHM组、PHM组患者Ki-67增殖指数、p5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流产组、对照组,CHM组患者p5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PHM组、流产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57可用于对CHM、PHM的鉴别诊断,检测p53、Ki-67可用于对葡萄胎、流产水肿绒毛的鉴别诊断。
张坤白石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P16、Ki-67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P16、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宿迁市钟吾医院160例行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LEEP术活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组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出现CIN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检测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患者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5,P<0.05),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P16、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观察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且HPV阳性率随CIN的发展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的有效指标,HPV的感染与CIN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对临床上诊断CIN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坤张坤白石
关键词: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P16KI-67HPV检测
1例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大体及镜下特点观察,使用免疫组化SMA、CD68、CD163、Ki-67、CD34、s-100、Ckpan、TG、Syn、CT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复习文献。结果:甲状腺原发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镜下病理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SMA阳性。结论:甲状腺原发上皮样平滑肌肉瘤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侵袭性高,术前、术中无法准确诊断,免疫组化至关重要,可帮助诊断。
张坤郑艳白石
关键词:甲状腺免疫组化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2例GIST的组织学形态,并行免疫组化标记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本组占21例,常见形态学构象有编织状、束状、漩涡状、栅栏状等;其中1例肿瘤细胞呈现出上皮样结构。免疫组化CD117均阳性,CD34阳性率为86.4%,DOG1阳性率为81.8%。Desmin、α-SMA、CK均阴性。结论:GIST病理学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D117、CD34、DOG1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的可靠依据,必要时需要进行相关突变基因检测。
张坤白石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病理学
食管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食管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诊断标准的认识。方法:对1例食管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光镜下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食管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外观多以息肉样肿物向管腔内生长。肿瘤实质由肿瘤性组织细胞样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构成,间质有多少不等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CD68(+);Vimentin(+);SMA(+);CK7(-);CK8/18(-);CK5/6(-);CK34βE12(-);CD34小血管(+);Ki-67(+,20%);S-100(-);P63(-);P40(-);HMB45(-)。结论:食管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极为罕见,组织起源不明,明确诊断依赖于光镜下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首选方案,结合放疗及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白石张坤郑艳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观察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并对这种疾病进行具体分析。方法:将我院的1名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6岁,以颈部肿块收住入院。通过身体检查:体温36.1℃,脉搏64次/,呼吸18次/min,血压140/90mmHg,并对患身体的各个功能进行检查和分析,通过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结果:但通过研究表明术后仍有75%的局部复发及转移。由于本例病人肿瘤并没有完全切除,加之该肿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后很快病情恶化、死亡。结论:甲状腺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间叶性肿瘤。
张坤
嫌色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嫌色性肾细胞癌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及Hale胶体铁染色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嫌色性肾细胞癌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较厚,细胞界限清晰,有如植物细胞,丰富的毛玻璃状胞浆,透明的核周空晕明显。肿瘤中的血管大多数是厚壁血管,并伴偏心性透明变性。免疫组化:高分子角蛋白阳性,Hale胶体铁染色100%阳性。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良好。掌握该肿瘤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对鉴别其他肾上皮性肿瘤有重要帮助。
张坤
关键词:肾细胞癌病理学诊断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HB)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为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2例HB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HB患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小脑半球囊实性和实质性占位,镜下肿瘤主要以大间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并根据间质细胞的丰富程度分为细胞亚型,其肿瘤组织内含大量的间质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满呈空泡状;网状亚型,肿瘤组织内含大量的毛细血管,网织染色示有丰富的网状纤维。HB间质细胞中Vimentin、S-100蛋白、Inhibin-a、CD56表达均阳性且NSE、VEGF高表达,EMA、CD34、CD31、GFAP、EGFR均呈阴性。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CD31及FⅧAg。Ki-67增殖指数标记阳性率<5%。结论:HB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WHOⅠ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白石张坤郑艳
关键词: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