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峰

作品数:23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沛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6篇椎体
  • 5篇腰椎
  • 5篇植骨
  • 5篇椎骨
  • 4篇胸腰椎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腰椎骨折
  • 4篇治疗胸腰椎骨...
  • 4篇后外侧
  • 3篇内植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体内植骨
  • 3篇经椎弓根
  • 3篇老年
  • 3篇脊柱
  • 3篇股骨
  • 3篇AF内固定

机构

  • 20篇沛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0篇陈峰
  • 6篇张磊
  • 6篇李昊
  • 4篇姜永涛
  • 4篇朱亚峰
  • 3篇姜涛
  • 2篇孟勇
  • 1篇朱广海
  • 1篇魏雪峰
  • 1篇王守道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考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5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试验.手术前后,检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价值.结果:(1)术前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为91.38°±25.36°,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为214.67° ±28.83°,差值为123.29°±3.47°,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明显缩减,从术前2.42±0.61降到0.32±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有效地改善了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术后VAS疼痛评分3.0±0.7分,较手术前6.8±1.3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改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双下肢不等长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孟勇肖延河陈峰杜发会司枫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疼痛评分
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46例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并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46例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常见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24个月,骨折均于8~12周愈合。桡神经功能恢复优32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5%。结论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原因较多,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神经损伤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
魏雪峰陈峰孟勇朱亚峰
关键词:肱骨骨折桡神经疗效
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3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通过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采用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2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切口情况及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通过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获得平均13.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 ml。所有切口均正常愈合,无并发症。本组术后1~3天、3个月、6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骨折均复位良好,无复位丢失,骨折线术后3个月时模糊,6个月时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22.7±8.2)°,较术前(71.9±16.1)°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91.3±7.4)分,较术前(51.2±12.6)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腘窝横形小切口建立直视通道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显露快速、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腘窝组织及血管神经扰动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恢复快,功能良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张磊李昊陈峰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骨折小切口
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该病患者进行随访、JOA评分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前路手术后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例。除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外,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JOA评分改善率为76%。所有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三角肌、肱二头肌恢复至3~4级,生活可自理,11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可能,减压后脊髓漂移导致神经根牵拉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高压氧治疗可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肖延河陈峰姜永涛李昊姜涛
关键词:神经根病手术后并发症
用手法复位联合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PKP组与联合组。用PKP对PKP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手法复位联合PKP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刻其VAS评分、ODI评分及GQOLI-74评分。结果: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GQOLI-74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PKP组患者,其GQOLI-74评分高于PK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手法复位联合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症状,改善其胸腰椎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朱亚峰肖延河陈峰司枫杜发会
关键词:手法复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
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2-03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1例(73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31例采用多枚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 d、6个月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17个月。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基本达到骨折有效愈合,术后6个月均实现完全临床愈合、骨折线消失,随访过程中均无复位丢失情况,跟骨的长宽高恢复良好,两组术后3 d、6个月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组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46~98(85.22±14.19)分,钢板组为43~99(83.57±17.62)分。螺钉组发生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行走痛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钢板组发生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皮肤坏死1例、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4例、跟痛及行走痛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螺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P=0.037)。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与钢板固定相比,螺钉固定具有术前等待手术时间短、受软组织条件限制少、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
张磊陈峰李昊张代峰
关键词:跟骨骨折螺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DHS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峰毕明昊朱亚峰肖延河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笔者选取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其中68例为男,42例为女性,年龄为14~83岁,平均(46.16±7.2)岁,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度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且脊髓神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李昊肖延河陈峰司枫杜发会姜涛张磊
关键词:后路钉棒系统胸腰段脊椎骨折
桡骨远端万向掌侧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8例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运用桡骨远端万向掌侧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38例,均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万向掌侧锁定板内固定。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33岁。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关节活动度。运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活动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4.2%。结论桡骨远端掌侧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满意。
杜发会陈峰毕明昊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2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2014年6月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26例,并对纳入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随访,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踝关节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至少随访12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AOFAS评分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踝的踝关节骨折,通过一个切口,同时治疗外踝、后踝两处骨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张磊肖延河陈峰毕明昊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