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椎体
  • 2篇U值
  • 1篇腰椎侧弯
  • 1篇腰椎椎体
  • 1篇择期
  • 1篇择期手术
  • 1篇融合器
  • 1篇融合术
  • 1篇融合术后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松质骨
  • 1篇退变
  • 1篇退变性
  • 1篇退变性腰椎
  • 1篇退变性腰椎侧...
  • 1篇终板
  • 1篇禁忌症
  • 1篇骨质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3篇王辉
  • 2篇孙卓然
  • 2篇李危石
  • 2篇姜帅
  • 2篇邹达
  • 1篇吴虎兵

传媒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医院院长论坛...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椎体CT扫描的骨密度HU值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椎体退变性腰椎侧弯(DLS)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分布规律,为骨水泥螺钉的选择性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D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0例、女75例,年龄(63.3±6.5)岁。于脊柱X线全长片上测量患者Cobb角、冠状平衡距离(CBD)值,统计患者冠状位失衡分型例数。选择患者主弯和代偿弯内椎体前缘皮质后方2 mm、椎体中部和椎骨后缘皮质前方2 mm三个层面的CT冠状面重建图像,于椎体松质骨部分选择最大可能的椭圆形区域作为骨密度Hounsfield units(HU)值测量兴趣区,取三个层面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相应椎体的骨密度HU值,同样方法分别测量椎体凸、凹侧的HU值;以L1≤110 HU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观察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并按观察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骨密度组和骨质疏松组两组,进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观察全组患者主弯与代偿弯内椎体HU值,以及主弯和代偿弯内各椎体及其凸凹两侧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95例患者Cobb角为25.5°±11.1°,CBD为(22.8±18.7)mm,冠状位失衡为A型者74例、B型12例、C型9例。骨密度正常58例(61.1%),骨质疏松37例(38.9%);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45.3%(34/75),高于男性的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5)。正常骨密度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Cobb角、CBD、侧弯方向、冠状位失衡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弯与代偿弯内椎体HU值:L1为(122.2±45.0)HU、稳定椎为(124.7±44.8)HU、中立椎为(120.9±42.9)HU、上端椎为(124.3±46.1)HU、顶椎(134.4±49.4)HU、下端椎(153.3±63.8)HU、L5椎(169.8±75.8)HU。主弯内各椎体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与L1椎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代偿弯内L5椎体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则低于主弯的L1椎体,分别为17.9%(
王辉邹达孙卓然王龙杰姜帅李危石
关键词:骨质疏松退变性腰椎侧弯
择期手术取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探讨择期手术取消的原因是为医院管理及临床科室提供参考依据。回顾总结2011年某医院病历首页信息,利用卡方检验分析择期手术取消构成差异。择期手术取消率占样本择期手术的2.12%。原因主要有:年龄、高血压、传染病、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异常、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王辉吴虎兵
关键词:择期手术禁忌症
腰椎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U值对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ounsfield Units(HU)对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价值,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告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男21例,女51例;年龄(62.7±3.9)岁(范围37~69岁)。融合器沉降定义为随访时腰椎CT矢状位融合器突破终板>4 mm,依据术后1年时椎间融合器的沉降与否进行分组,18例患者纳入沉降组,54例患者纳入无沉降组。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高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上、下固定椎的松质骨和终板HU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融合器沉降时的椎体松质骨和终板临界HU值。结果沉降组18例患者中14例融合器突破进入L4下终板,4例融合器突破进入L5上终板。两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松质骨和终板HU值测量的ICC值为0.872。沉降组L4椎体松质骨HU值为125.9±18.6、L5椎体松质骨HU值为158.7±17.7,均低于无沉降组(L4:155.6±26.5;L5:182.4±29.7)。沉降组L4下终板HU值为278.7±24.2、L5上终板HU值为235.9±30.8,均低于无沉降组(L4:331.6±55.9;L5:273.8±55.7)。ROC曲线显示融合器沉降的L4松质骨、L5松质骨、L4下终板、L5上终板临界HU值分别为146、172、307和254。结论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U值对于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对于低于临界HU值的患者,术前应交待发生融合器沉降的风险,术中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融合器十分必要。
王辉邹达孙卓然王龙杰姜帅李危石
关键词:腰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