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炜

作品数:41 被引量:492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刑事
  • 12篇犯罪
  • 9篇侦查
  • 8篇诉讼
  • 8篇网络
  • 8篇比例原则
  • 7篇刑事诉讼
  • 7篇取证
  • 7篇个人信息
  • 6篇刑事司法
  • 6篇正当
  • 6篇司法
  • 6篇权利
  • 6篇犯罪治理
  • 4篇义务
  • 4篇正当程序
  • 4篇网络犯罪
  • 4篇跨境
  • 4篇公私
  • 4篇合规

机构

  • 39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伊拉斯姆斯大...
  • 1篇中国法学会

作者

  • 39篇裴炜
  • 2篇姜伟
  • 1篇裴炜

传媒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当代法学
  • 2篇比较法研究
  • 2篇法治现代化研...
  • 2篇法律科学(西...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国信息安全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河北法学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法学杂志
  • 1篇法学研究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民主与法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政法论坛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人民检察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个人信息的刑事调取——以网络信息业者协助刑事侦查为视角被引量:46
2021年
向网络信息业者调取用户个人信息是当前刑事侦查取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所具备的技术便宜性和规范便宜性使得调取措施呈现出扩张的趋势。但是,在“信息主体—网络信息业者—侦查机关”这一信息传递链条中存在两个层面的非自愿性,信息主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网络信息业者并不意味着放弃其所享有的相关权益。基于此,有必要对当前刑事侦查措施体系下对调取的任意性措施予以矫正,基于信息类型和来源对调取措施进行分层,并在保障信息主体知情权的基础上协调网络信息业者与侦查机关之间的信息调取机制。
裴炜
关键词:知情权
何以为“庭”? 刑事在线庭审制度的基本逻辑与建构路径被引量:2
2024年
刑事诉讼的数字化转型已经逐步拓展至审判阶段,传统以物理法庭空间为基础场域建构起的在线庭审程序在数字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法庭在既有刑事诉讼制度框架下所承载的在空间、时间、行为和权力四个维度的聚合功能均在逐步消解或异化,进而冲击与之相应建立的刑事诉讼规则。对此,有必要在剖析法庭得以服务于审判公正的参与性、信息交互及展示性这三项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搭建起以物理与虚拟场域贯通为逻辑起点、以权利保障为落脚点的刑事庭审制度调整框架。在此基础上将纠纷系统设计理念嵌入调整过程,通过引入阶层化的程序正义理念,基于物理场域与虚拟场域的孪生关系调整法庭构造,通过能力建设弥合数字鸿沟,并在庭审数字化的转型期对相关诉讼权利保障予以必要强化。
裴炜
论网络犯罪跨境数据取证中的执法管辖权被引量:34
2021年
网络犯罪的急剧增加、传统犯罪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深刻转变了犯罪治理的运行场域,跨境数据取证已经成为打击犯罪的新常态,但其因受到执法管辖权的强地域限制而难以有效开展。此时惯性地扩张立法管辖权不仅无助于提升跨境取证效率,也可能模糊跨境数据取证制度建构的重点,甚至严重阻碍打击犯罪的实践运行。基于此,有必要清晰界分立法管辖权与执法管辖权,在后者的理论框架下探索传统刑事司法协助机制以外的跨境数据取证新路径。从执法管辖权的地域性出发,新路径需要建立在国内法与国际法双重正当性基础之上,依据比例原则进行分层分类分场景设计。在具体取证路径上,对于当前国内外普遍探索的直接跨境取证与藉由第三方协助的间接跨境取证两种措施而言,均需要以化解执法管辖权的地域性限制作为逻辑起点,针对直接取证引入善意原则,针对间接取证着力化解合规困境。
裴炜
关键词:网络犯罪善意原则
网络犯罪治理中公私合作的障碍及其化解被引量:7
2021年
《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在刑事案件总量下降背景下,网络犯罪同比上升47.9%,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的现实背景是,“网络犯罪”这一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某几个新型犯罪类型,当前社会面临的是全体犯罪的整体网络化。在此背景下,探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下的公私合作模式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这不仅关系到网络犯罪治理的实际效果,还会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到刑事司法的基本运行肌理。
裴炜
关键词:犯罪治理新型犯罪公私合作模式网络犯罪逆势增长
刑事侦查程序的数字化转型被引量:24
2022年
数字技术在不断赋能犯罪侦查的同时,也对传统侦查程序提出了挑战,跨地域取证、数据及时保全、获取第三方协助等需求在侦查过程中不断增强。这些需求在实践中一方面催生出新的侦查措施,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与《刑事诉讼法》框架下传统侦查程序底层逻辑不相兼容的情况,集中体现在犯罪侦查的情报化、专属侦查权的分散化以及侦查相关性的弱化三个方面。《刑事诉讼法》对上述冲击的整体反应较为迟滞,导致实践中不断扩张的数字侦查措施缺少必要的程序法规制,进而导致侦查权层面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失衡。对此,有必要回归到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核心价值,以“权力—权利”关系的数字再平衡为核心,基于公民信息权的体系化架构,合比例地重塑数字侦查程序规则。
裴炜
关键词:刑事侦查比例原则
信息革命下犯罪的多主体协同治理——以节点治理理论为框架被引量:17
2019年
网络信息革命对于犯罪治理的影响不仅在于技术层面,还深入到理念和制度层面。社会关系围绕信息流动形成网状结构,行政执法机关、商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主体借由网络社会广泛参与犯罪治理活动,犯罪治理与一般社会治理的边界日益模糊。在此背景下,基于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犯罪治理从阶层化的国家治理模式转向网络化的节点治理模式,核心在于对参与犯罪治理的不同类型节点的信息能力进行协同。从制约信息能力的关键要素出发,形成犯罪治理节点协同的四项任务:节点认知协同、节点技术协同、节点资源协同、节点制度协同。从犯罪治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上协同最终需要落脚到四项原则建立的制度框架之下予以实现,即人权保障原则、信息公平原则、比例原则和责任原则。
裴炜
关键词:信息革命犯罪治理
个人信息权的建构和立体式法律保障--由隐私权保护的范式困境展开被引量:7
2017年
网络时代的到来所引发的“隐私已死”的担忧以及对于新型权利的探索,反映出传统民事权利框架下,以人格权为基本属性、以侵权责任为主要救济方式的隐私权体系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所面临的困境。网络环境所具有的风险化、思维化、经济化、公私融合及权力溢出等特征,凸显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变革,要求统合公法与私法.建立与各项特性相适应的个人信息权利体系。这就需要,一方面将隐私权之概念吸纳入更为宏观的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当中去,另一方面将个人信息权上升至宪法性权利,以此形成较为体系化的权利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各个部门法针对个人信息的规则。
裴炜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隐私权风险社会宪法性权利
跨境打击网络犯罪中的公私合作被引量:9
2021年
网络信息技术与犯罪的深度融合引发犯罪治理模式的改变,公私合作成为网络犯罪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内在要求,以网络信息业者为代表的私主体因其具有的多项优势在犯罪治理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强化其协助执法义务亦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但是,网络信息业者所承担的商业主体、个人信息保护主体、协助犯罪治理主体这三重角色使得其往往面临着多重法律义务的叠加;在跨境打击网络犯罪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这种义务叠加的复杂性则进一步提升,集中体现为公私合作中的主权冲突问题与合规困境问题。基于此,跨境打击网络犯罪公私合作的机制建构需要化解本国内部法律冲突,形成对内与对外相一致的基本立场,并在此基础上适应我国网络信息产业生态,化解网络信息业者等私主体可能因协助打击犯罪而面临的合规困境。
裴炜
关键词:网络犯罪公私合作
数据侦查的程序法规制——基于侦查行为相关性的考察被引量:53
2019年
信息革命下,网络信息技术全面介入犯罪治理活动,刑事侦查空间从物理场域跨入数字场域,引发刑事侦查活动思路由追溯性犯罪打击向预测性风险防控转化,进而形成传统刑事诉讼规则在评价具体侦查行为与侦查对象之间相关性时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尤其体现在令状控制失灵和无罪或罪轻数据证据难以收集两个方面。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在平衡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两项基本价值的框架下规制数据侦查行为,加强数字正当程序的理论供给,具体体现为建立被指控人获得合理的数据推论的权利、设立司法预审制度、以及对侦查程序中的具体相关性规则予以修正,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刑罚权运用过程中的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予以重新矫正。
裴炜
从审判不公开看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被引量:3
2020年
2020年6月17日,"王某某涉嫌猥亵儿童案"一审宣判,5年有期徒刑的刑罚引发了社会热议。与以往各种热点案件一样,网上涌现出大量关于该案件的细节披露和分析,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和被告人辩护律师也相继在媒体上发声,同时该案一审审判长也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纵观当前舆论中关于该案的争议,视角多集中于定罪是否正确、刑罚是否适当、律师是否遵守职业伦理等问题。
裴炜
关键词:职业伦理辩护律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