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作品数:9 被引量:21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正确认识AJCC第8版乳腺癌预后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017年 2016年11月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官方网站公布消息,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动执行[1].在基础研究结论和大数据总结的基础上,乳腺癌分期系统首次提出采用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成为本次系统更新最重要的亮点,正确认识预后分期系统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价值,有助于实现个体化医疗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转变. 刘荫华 周斌 辛灵 张爽 叶京明美国肿瘤联合会结直肠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解读 被引量:92 2017年 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01-01在全球启动使用,并为肿瘤诊治提供最新的意见推荐。本次系统更新内容众多,其中,2013年AJCC首次成立第8版分期循证医学与统计学核心组(AJCC 8th Editi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Statistics Core),并组织建立了AJCC证据等级(AJCC Levels of Evidence)。该证据等级共分4级,所代表的证据质量由Ⅰ~Ⅳ级递减,其中证据质量Ⅰ~Ⅲ级的内容最终写入第8版分期系统。该证据等级的建立,为临床医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分期系统推荐意见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AJCC第8版结直肠癌分期系统内容更新增加了远隔部位转移M1c分期定义;重申并澄清肿瘤沉积概念;同时,提出包括血管淋巴管浸润、微卫星不稳定性等信息应作为结直肠癌临床关注因素;明确KRAS、NRAS和BRAF突变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并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刘荫华 姚宏伟 周斌 辛灵关键词:结直肠癌 美国肿瘤联合会乳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内容介绍及解读 被引量:51 2017年 自1977年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第1版癌症分期系统至今已历经40年和8个版本的更新。其中,坚持以解剖学原发肿瘤(T),淋巴结(N)及转移灶(M)信息为基础对肿瘤分期进行评价是一贯的基本原则。本次乳腺癌分期系统更新内容包括:首次建立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理念;重新解释和细化T、N、M定义;在基础研究结论和大数据总结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非解剖学信息对预后进行评价是本次分期系统更新最重要的亮点,其中,首次以I类证据推荐适应证人群选择Oncotype Dx?多基因检测。全新的分期系统不仅推动了癌症分期从宏观解剖到微观基因组学的进步,也实现了个体化医疗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转变。 周斌 季科 辛灵 张虹 徐玲 李挺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循环肿瘤DNA检测临床热点问题 被引量:3 2017年 以二代测序和数字PCR为代表的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为乳腺癌循环肿瘤DNA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2014年,美国病理学会颁布了二代测序临床检测实验室标准,为规范基因诊断提供了参考蓝本。2015年,欧洲人类遗传学会明确指出在依据指南建立研究并获得共识以前,二代测序技术尚不能指导临床实践。尽管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病情监测、预后分析及个体化用药指导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规范检测技术流程、严格判读标准的工作任重道远。 刘荫华 周斌 徐玲 辛灵关键词:乳腺肿瘤 基因测定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DNA 75例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索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ctDNA检测探索性研究.采集患者血浆标本并提取血浆游离D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247个肿瘤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或突变热点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结果,并与临床病理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基因测序结果及临床病理相关性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75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88岁,中位年龄58岁,临床病理资料完整.75例样本中有47例(62.7%)检出突变,共检出18个基因的64种突变.其中10个基因捕获全外显子,分析的3个基因中2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分布呈现聚集性.基因突变与月经状态、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结果、Ki-67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分组间基因突变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乳腺癌ctDNA对于发现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具有应用价值. 周斌 辛灵 徐玲 刘荫华 张萌萌 荆瑞琳 梁夏源 曹善伯关键词:乳腺肿瘤 DNA 肿瘤 血液循环 201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与解读 被引量:36 2016年 2016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涉及诊断与评估,外科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晚期解救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回顾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引进中国的10年历程,从依据肿瘤TNM分期实施群体治疗,到推荐参考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实施分类治疗,标志我国乳腺癌临床诊治逐渐进入规范化、专业化阶段。第二代测序技术联合其他非解剖学信息,建立个体化预后评价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定的第8版TNM分期系统的更新亮点。其中,推荐针对包括乳腺癌在内7类肿瘤作为研究方向,对乳腺癌本质的深入认识将推动乳腺癌进入个体化诊治新阶段。 周斌 刘世伟 高国璇 辛灵 程元甲 刘倩 徐玲 叶京明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快速线上评估在胰腺实性病变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中的应用价值(含视频)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快速线上评估(rapid on-line evaluation, ROLE)在胰腺实性病变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EUS-FNA的胰腺实性病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进行ROLE法, 分为ROLE组和对照组。ROLE组根据病理医师判断是否获得足量胰腺组织细胞或异型细胞来决定是否继续穿刺, 对照组根据内镜医师穿刺经验判断是否获得足量肉眼组织条决定是否继续穿刺。EUS-FNA获得的标本由另一位病理医师给出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而最终诊断的金标准基于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诊断, 对于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最终诊断依据临床病程、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和治疗效果反馈等综合结果。比较两组的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穿刺针数、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 其中ROLE组51例, 对照组36例。ROLE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50/51)比86.1%(31/36),P=0.078];ROLE组的穿刺针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2针比3针, P<0.001);ROLE组的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19.4 min比18.5 min, P=0.089), 两组在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LE在胰腺实性病变EUS-FNA中能提高穿刺的组织获取量, 减少穿刺针数, 且不明显增加操作的时间和风险。 蔡云龙 戎龙 年卫东 张继新 刘冠伊 饶小龙 周斌 马永琛关键词:胰腺肿瘤 乳腺癌液体活检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0 2018年 液体活检是通过体液标本进行诊断分析的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主要包括外周血、尿液、唾液、胸腹腔积液等,肿瘤诊治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有创伤小、取材方便、易重复采集的特点。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是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方式。ctDNA对检测技术要求高,二代测序和数字PCR技术的进步推动了ctDNA检测相关研究的进程。2016年Nature发表了乳腺癌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成果。发现93个可能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的1628个突变,为乳腺癌ctDNA检测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根据ctDNA检测监测临床疗效并指导治疗的临床研究已有报道。二代测序技术在全面反映肿瘤遗传信息,指导靶向治疗方面更具优势,但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ctDNA仍处在研究阶段。推动检测技术规范化,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至关重要,大规模用于指导乳腺癌临床实践时机仍不成熟。 周斌 辛灵 徐玲 叶京明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肿瘤 DNA 肿瘤 AJCC第8版乳腺癌预后分期重大更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2017年 随着肿瘤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水平的进步,肿瘤综合诊治理念已经在细化解剖学分期、精确掌握宏观肿瘤负荷的基础上跨越至分析肿瘤生物学特性、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新阶段。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专家委员会依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组织学分级4项生物标志物及多基因检测信息,首次建立了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评价系统。其优先采用预后分期系统进行评价的临床推荐原则,将成为人类与癌症抗争史上重大的革命性事件。癌症分期体系从宏观解剖学到微观病理学,并逐渐加入多基因检测信息,标志着肿瘤治疗从群体治疗到分类治疗的进步,并推动乳腺癌诊治进入个体化时代。 周斌 辛灵 程元甲 刘倩 徐玲 叶京明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