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俊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351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城市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城市带
  • 2篇地理
  • 2篇养老
  • 2篇养老服务
  • 2篇养老服务设施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分布
  • 2篇数字经济
  • 2篇探测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村
  • 2篇农村贫困
  • 2篇贫困
  • 2篇空间分异
  • 2篇空间极化
  • 2篇老年
  • 2篇城市群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机构

  • 1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2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田俊峰
  • 4篇王彬燕
  • 3篇刘艳军
  • 3篇付占辉
  • 2篇王士君
  • 1篇杜国明
  • 1篇李宁
  • 1篇刘德刚

传媒

  • 5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经济地理
  • 1篇人文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日交流圈修正下哈长城市群作用域的界定及预测被引量:3
2016年
为指导哈长城市群建设实践,实现城市群合理健康发展,在一日交流圈基础上,依托GIS手段,并综合考虑区域自然与生态条件、国家战略与地区发展政策、行政区划等因素,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哈长城市群的作用域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的作用域具有动态性,会随着交通方式变化与交通系统优化而改变。其中现状作用域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等10个城市;远期作用域将在现有基础上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包括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13个市(州),形成一个覆盖东北地区中北部的广域城市群。
田俊峰王士君王彬燕
关键词:交通网络作用域
2004年以来长春市商业用地出让格局演变研究
综合利用叠置分析、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研究2004-2015年长春市商业用地出让的演变格局,所得结论如下:(1) 2004-2015年长春市商业用地出让数量呈“先升后降”...
田俊峰王士君王彬燕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从多要素综合变化视角构建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90—2013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度进行综合测度,进一步探讨其演变过程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3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度(SPI)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呈现出"先快速提升、后波动缓慢提升"的演变特征;(2)分要素空间极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口要素极化度(SP1)总体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物质要素(SP2)、资本要素(SP3)和科技要素(SP5)的空间极化度呈稳步提升态势,而信息要素(SP4)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3)人口要素(SP1)、物质要素(SP2)和资本要素(SP3)的快速空间集聚是SPI提升的主要内部作用因子,而城市化发展、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及其引发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建设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是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度提升的主要外部作用因素。
付占辉刘艳军田俊峰
关键词:空间极化驱动力熵值法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3
2018年
基于腾讯研究院公布的数字经济指数,运用插值模拟、Zipf位序-规模法则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比较。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明显,省域尺度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特征,但川、渝成为创新发展新极点;城市尺度,城市群地区是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发展的协同性与差异性特征并存,但差异性更为显著。(3)国家层面,政府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东部地区影响因素相对多样;信息化基础与潜力方面因素对中部地区起主导作用,且各因素交互后作用力显著加强;西部地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存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东北地区的影响因素则相对单一。
王彬燕田俊峰程利莎浩飞龙韩翰王士君
关键词: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城市老年人口分布及其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协调性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人口重心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行政区与街道两个尺度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探索了城市内部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结果表明:(1)长春市不同区域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由中心城区向外呈现出"U"型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内存在着连续的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且其空间范围仍在扩展;(2)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出"中心多、外围少",城市中心区内部"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的空间布局特征,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亦存在显著差异;(3)长春市各行政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不协调型三类,整体来看协调性较差.
田俊峰刘艳军王彬燕王士君
关键词:养老服务设施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被引量:10
2017年
在界定空间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均匀度指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分析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程度分异及空间极化格局,结论如下:(1)199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时空分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逐步显现,城市带内部基于要素集聚程度的哈长与辽中南次区域逐渐发育;(2)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空间极化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3)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投资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带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的影响也较显著。城市投资强度与吸引力差异是哈长次区域空间极化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影响辽中南次区域空间极化的主要因素。
田俊峰刘艳军付占辉王彬燕
关键词:空间极化极化指数
长春市老年人口分布及其与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协调性分析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极低,老年人口数量高...
田俊峰
关键词:养老服务设施
文献传递
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采取熵值法对1995—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相对发展率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区域发展差异与空间集聚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各细分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别探讨。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围绕"T"字形高发展水平单元区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2005—2014年相对发展率指数差异程度较1995—2005年降低,且各单元间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先增后减;各细分行业虽均有发展,但发展进程不同,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各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空间集聚模式与演化特征;同一行业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在发生变化,不同细分行业影响因素不同,未来应细化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策略。
王彬燕王士君田俊峰程利莎浩飞龙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长春市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对长春市六个城区(南关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净月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中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分析方法,对长春市居民安全感的现状与特点、影响因素及居民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探讨,并就如何提升长春市居民的安全感提出相关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长春市居民的社会安全感总体水平较高,但与过去相比有所降低;(2)影响长春市居民安全感的因素有小区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治安力量、基础设施和防灾措施等。这些众多的影响因素可进一步降维成为四个主成分,而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是影响长春市居民安全感的重要问题;(3)长春市各调查区之间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存在着差异,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
田俊峰王彬燕李宁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影响因素
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20
2020年
从构建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解释框架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城镇化与人口发展停滞期"与"经济波动,城镇化稳定发展,人口转型期"两大阶段。②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在数量上,区域耕地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放缓,耕地内部水田占比上升;林地与草地规模持续缩减,但下降速度放缓;区域建设用地加速增长,增长主体由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在空间上,耕地分布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林地与未利用地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建设用地与草地分布重心呈现显著的转折特征。③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是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由冲突到协调的持续性重构过程。区域功能定位以及经济现代化与城镇化是导致土地利用转型的核心因素。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是政策引导下的社会-生态反馈路径与政策影响下的社会-经济变化诱发路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两者间存在耦合与拮抗过程。前者决定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方向,后者决定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速度与强度。
田俊峰王彬燕程利莎王士君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