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占辉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城市
  • 4篇城市带
  • 3篇空间极化
  • 2篇生态
  • 2篇驱动力
  • 2篇熵值法
  • 1篇地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脆弱...
  • 1篇探测器
  • 1篇环境脆弱
  • 1篇环境脆弱性
  • 1篇环境效应
  • 1篇环境效应分析
  • 1篇极化指数
  • 1篇分异
  • 1篇脆弱性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篇付占辉
  • 3篇刘艳军
  • 3篇田俊峰
  • 1篇王岩松
  • 1篇李盼婷
  • 1篇刘德刚
  • 1篇王彬燕

传媒

  • 1篇人文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从多要素综合变化视角构建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90—2013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度进行综合测度,进一步探讨其演变过程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3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度(SPI)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呈现出"先快速提升、后波动缓慢提升"的演变特征;(2)分要素空间极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口要素极化度(SP1)总体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物质要素(SP2)、资本要素(SP3)和科技要素(SP5)的空间极化度呈稳步提升态势,而信息要素(SP4)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3)人口要素(SP1)、物质要素(SP2)和资本要素(SP3)的快速空间集聚是SPI提升的主要内部作用因子,而城市化发展、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及其引发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建设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是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度提升的主要外部作用因素。
付占辉刘艳军田俊峰
关键词:空间极化驱动力熵值法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被引量:10
2017年
在界定空间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均匀度指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分析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程度分异及空间极化格局,结论如下:(1)199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时空分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逐步显现,城市带内部基于要素集聚程度的哈长与辽中南次区域逐渐发育;(2)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空间极化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3)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投资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带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的影响也较显著。城市投资强度与吸引力差异是哈长次区域空间极化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影响辽中南次区域空间极化的主要因素。
田俊峰刘艳军付占辉王彬燕
关键词:空间极化极化指数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的经济、环境效应分析
要素集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竞争能力的体现,由于区域生态基底的差异,要素集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合理的要素集聚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不断增强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但过度集聚则将导...
付占辉
关键词: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郑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变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从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多因素多角度出发,基于熵值法对郑州市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郑州市1990—2013年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总体上呈波动缓慢下降趋势,从演变过程看,可以分为波动下降阶段(1990—2002)和波动上升阶段(2003—2013).2从系统层指标来看,子系统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性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抗压力脆弱性指数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3将选取的13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各项指标均通过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素和城镇化发展因素是郑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
付占辉李盼婷王岩松何伟纯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熵值法驱动力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被引量:18
2017年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城市带整体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间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资源消耗水平、经济密度是导致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可分为高级协调、要素集聚滞后、低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4种类型。4个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趋向不协调,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向要素集聚滞后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多表现为低级协调。
刘艳军田俊峰付占辉刘德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