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殿君

作品数:3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水稻
  • 2篇免耕
  • 1篇氮素释放
  • 1篇玉米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示踪技术
  • 1篇水稻氮素
  • 1篇胚乳
  • 1篇微胚乳
  • 1篇微胚乳超高油
  • 1篇微胚乳超高油...
  • 1篇还田
  • 1篇高油
  • 1篇高油玉米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 1篇常耕

机构

  • 3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王殿君
  • 2篇董登峰
  • 2篇韦善清
  • 2篇江立庚
  • 2篇刘开强
  • 2篇梁和
  • 2篇梁天锋
  • 1篇胡钧铭
  • 1篇赵刚
  • 1篇莫润秀
  • 1篇郝小琴
  • 1篇吴子恺
  • 1篇王兵伟
  • 1篇徐世宏
  • 1篇曾可
  • 1篇周佳民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耕作方式对还田稻草氮素释放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免耕和常耕条件下,还田稻草氮素释放特性和水稻氮素利用的差异。【方法】2006年和2007年晚稻,在田间将稻草还田,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稻草中残留的氮素,同时进行桶栽试验,将15N标记稻草还田,成熟期测定水稻积累的总氮素和15N丰度。【结果】稻草中残留的氮素随还田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不同时间段下降的速度差异很大。还田后0~40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60%,还田后40~100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10%。两种耕作方式下还田稻草含氮率均呈升高趋势。无论是干稻草还是湿稻草还田,免耕条件下稻草氮素平均释放速率高于常耕。免耕方式下湿稻草的氮素释放速率较高,常耕方式下干稻草氮素释放速率较高。【结论】无论还田稻草状态相同与否,常耕水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量较免耕水稻高。免耕有利于还田稻草的氮素释放,但水稻从还田稻草中吸收的氮素和氮素利用效率下降。
梁天锋徐世宏刘开强王殿君梁和董登峰韦善清莫润秀曾可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耕作方式免耕氮素利用
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2006和2007年,在桶栽条件下,以早稻(三系籼型杂交稻金优253)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免耕、稻草还田常耕、常耕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植株吸收的氮肥数量及其在体内的分配与土壤耕作方式密切相关;免耕提高了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比率及在子粒和根中的分配比率,但降低了在叶和茎中的分配比率。2)免耕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总量与常耕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免耕水稻吸收的氮素中来源于肥料的比例比常耕水稻的大;免耕水稻的氮肥回收效率高于常耕水稻,但氮素的稻谷生产效率差异不明显。3)稻草还田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有显著的影响。免耕条件下,稻草还田降低了基肥和分蘖肥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了穗肥氮素积累量,氮肥总积累量呈下降趋势;常耕条件下,稻草还田提高了各个时期的肥料氮素积累量,氮肥的总积累量增加显著。4)稻草还田提高了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2007年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免耕条件下稻草还田降低了氮素的回收效率,但常耕条件下稻草还田提高了氮肥的回收效率。
梁天锋徐世宏刘开强王殿君梁和董登峰韦善清周佳民胡钧铭江立庚
关键词:水稻免耕常耕氮素利用
γ-射线辐射微胚乳超高油玉米适宜剂量及对苗高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以3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辐射,对辐射当代苗高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辐射当代苗高降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降低越明显。根据苗高降低的程度确定该类型玉米自交系干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大致为120~180Gy。
王兵伟郝小琴王殿君赵刚吴子恺
关键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