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感染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巨噬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
-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系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一种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马属动物。目前对EIAV感染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及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方面,即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免疫学实验等方法分析基因的组...
- 杜承刘海芳林跃智王雪峰周建华
- EIAV感染蛋白质组研究及靶细胞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的天然免疫通路分析
- 研究背景: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感染马属动物的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在体内主要感染巨噬细胞,损伤免疫系统,造成对机体的持续性感染。巨噬细胞是参与...
- 杜承刘海芳林跃智周建华
- 关键词:EIAVITRAQ天然免疫
- 感染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巨噬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
- 2012年
-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感染其主要靶细胞马巨噬细胞(eMDM)后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EIAV强毒株EIAVDLV34感染48 h后的马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的eMDM,并以未感染eMDM为对照,提取细胞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并分析凝胶中差异蛋白点。结果共检测出19个表达差异的蛋白点(ratio>1.4,p<0.05),其中感染组相对于对照组有7个蛋白质上调表达,12个蛋白质呈现下调表达。将差异蛋白进行串联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19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蛋白互作用分析。此外,对其中5个比较重要蛋白的mRNA水平进行了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变化与2-DE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EIAV与其宿主细胞eMDM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参考。
- 刘海芳杜承林跃智王雪峰周建华
-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差异蛋白双向电泳生物信息学
- 利用单基因组扩增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异质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前期研究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中国弱毒疫苗株并非单一病毒,而是由多种准种(quasispecies)组成的种群。阐明该疫苗株的具体构成,对于确定优势疫苗株和分析其在体内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传统RNA病毒测序法(即bulk PCR)和单基因组扩增法(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SGA)在扩增EIAV疫苗株囊膜表面蛋白gp90基因V3~V5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利用SGA法和bulk PCR法获得的序列在组内差异率分别为1.84%和1.88%。进一步序列比较发现,SGA法扩增的序列中除了含有与bulk PCR法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外,还存在bulk PCR法未检出的含强毒株LN40特异性位点,以及单个氨基酸缺失的序列。上述序列的存在为该疫苗株"多克隆构成"假说提供了佐证。此外,在对抽样偏差分析中发现,由于疫苗株中各种病毒准种在量上的差异,使得传统bulk PCR法不能有效的扩增组成比例较低的病毒准种,而导致测得的序列组成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SGA法通过对单基因组分的扩增和测序,可避免bulk PCR法的以上缺陷,在分析以准种形式存在的RNA病毒序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韦华冕王雪峰王珊珊杜承刘海芳刘强周建华
- 关键词:BULK马传染性贫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