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彬
-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底内侧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巨大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巨大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9例足跟部巨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6~72岁。患者均接受肿瘤扩大切除术,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形成创面面积为8 cm×9 cm~12 cm×14 cm,均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其中足底内侧皮瓣用于修复足跟负重区,切取范围为5 cm×6 cm~9 cm×11 cm;腓动脉穿支皮瓣用于覆盖非负重区,切取范围为10 cm×18 cm~13 cm×24 cm。皮瓣供区创面均采用断层皮片移植修复。记录术后皮瓣及植皮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皮瓣外观,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结果8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移植全厚皮片修复;供瓣区植皮均成活良好。随访6~36个月,局部无复发,远位未发现转移。皮瓣均不臃肿,质地及色泽良好,足底内侧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距离3~6 mm,腓动脉穿支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8~10 mm。供瓣区植皮残留瘢痕对足功能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93.2±6.8)分,优7例,良2例。患者对术区外观满意,术侧下肢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巨大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可同时满足足跟部负重区功能及感觉恢复和非负重区皮瓣覆盖及外形需求,术后外观及功能良好。
- 高秋芳张万锋盛泉音马彬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足底内侧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
-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6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1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2岁。原发创面清创后大小10cm×8cm^22cm×14cm,采用面积为12cm×10cm^24cm×16cm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供区利用皮肤延展性缝合后遗留继发创面8.0cm×4.0cm^14.0cm×7.5cm,均采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9.0cm×5.0cm^15.0cm×8.5cm。股内侧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12例患者股内侧肌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股内侧肌穿支皮瓣局部外形、质地良好,未切断皮神经的8例患者皮瓣感觉灵敏,其余4例患者皮瓣感觉逐渐恢复,同侧膝关节功能均正常。结论股内侧肌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丰富,用其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操作便捷、安全、易于推广,术后外形功能较佳。
- 高秋芳张小锋张万锋马彬牛雪涛马亚军李子标刘宁
- 关键词:外科皮瓣供区
- 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6例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43~68岁,其中2例女性大阴唇缺损、4例男性阴囊缺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8%体表总面积,非关节、功能部位创面采用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修复后残余会阴部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2 cm×10 cm,采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2 cm×5 cm^24 cm×12 cm。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同侧或对侧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血细菌培养结果,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统计住院时间、清创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随访观察皮瓣臃肿情况、是否需行修薄术,评估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观察髋关节活动情况,并由笔者单位泌尿科医师评估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结果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5例,其中4例血细菌培养为同种细菌,另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住院时间为(22±5)d,清创3~5次,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3±3)d。术后随访3~6个月,2例患者皮瓣略显臃肿,于创面修复后半年行皮瓣修薄术;2例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皮瓣感觉正常,其余4例皮瓣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4例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正常。结论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术后外形、功能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 高秋芳牛雪涛马彬李子标张万锋官浩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
- 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观察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7~65岁,电击伤1例、煤火烧伤2例、交通伤3例,累及上肢2例、下肢4例。清创后创面面积26cm×8cm^36cm×15cm,骨外露面积24cm×7cm^35cm×14cm。使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骨外露创面时应用血液循环增强技术,皮瓣面积为28cm×10cm^38cm×16cm。供瓣区及原发无骨外露创面取供瓣大腿内侧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术中血管增压方式及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皮瓣移植时采用单纯血管外增压技术,另外3例患者皮瓣移植时采用血管内、外增压联合技术。6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深浅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除1例上肢皮瓣外,其余皮瓣无明显臃肿,无须二次修薄;供区仅有凹陷性瘢痕,皮片修复的无骨外露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无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结论临床将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应用于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皮瓣血供可靠,术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高秋芳牛雪涛马彬李子标张万锋马亚军
- 关键词:外科皮瓣伤口愈合
- 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肿瘤侵犯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完善术前检查后,于入院后3~4 d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3~5 cm范围内头皮组织,凿除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有侵犯者切除局部硬脑膜,并行肿瘤周围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11 cm×8 cm~22 cm×18 cm缺损。将切除的头皮肿瘤切缘组织、颅骨、硬脑膜切缘及基底组织、前哨淋巴结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其结果显示全为阴性后,同期行皮瓣移植术。3例高龄患者采用单个或多个头部轴型血管网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2 cm×7 cm~19 cm×14 cm。另18例患者游离移植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3 cm×10 cm~23 cm×19 cm,阔筋膜切取面积8 cm×7 cm~10 cm×10 cm。头部供瓣区取头部或背部中厚皮片修复,大腿供瓣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修复。患者术后均放弃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后续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和皮片均完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等。随访6个月~9年,所有患者除头部术区秃发外,外形可,头部供瓣区和取皮区无明显畸形,脑组织无膨隆外疝,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大腿供瓣区和取皮区外形可,肌力正常,下肢活动正常。结论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应用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头部术区外形较佳,肿瘤无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
- 张万锋张小锋高秋芳牛雪涛马亚军吴宝恩马彬梁锋王爱武
- 关键词:头皮肿瘤外科皮瓣
-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观察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20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腹部或腹股沟区恶性肿瘤患者6例,其中腹部恶性肿瘤5例,腹股沟区恶性肿瘤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扩大切除肿瘤,达到外科阴性边界,形成创面面积范围为8 cm×10 cm^25 cm×32 cm。依据创面大小、位置以及皮支发出位置,设计单侧或双侧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尽量选择远端穿支点,留取足够长的血管蒂,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明道或暗道转移皮瓣均可,皮瓣形成后旋转约180°覆盖于创面,将阔筋膜四周与受区创基周围残存腱膜、腹直肌鞘膜进行固定,尽量减少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的发生率。股前外侧供瓣区残余创面面积8.0 cm×4.0 cm^14.0 cm×7.5 cm,选择股内侧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给予三抗治疗,腹部使用多头腹带固定,腹股沟区创面需患肢制动。观察术后移植皮瓣及供瓣区植皮成活情况,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记录患者对术区外观满意程度、术侧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结果本组6例患者共计8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供瓣区植皮4例皮片成活良好,2例部分皮片坏死,其中1例通过换药后愈合,另1例补充植皮后愈合。对6例患者通过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均未发生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患者对外形均满意,术侧下肢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不易出现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 高秋芳官浩张万锋盛泉音马彬李子标
- 关键词:阔筋膜腹部腹股沟穿支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
- 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皮片移植修复难包扎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皮片移植手术是烧伤科最常见、最基本的术式,传统的皮片移植手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固定皮片,但对于一些不规则、难以包扎的部位如臀部、会阴部、腹股沟、腋窝等,皮片移植后常规包扎很难加压,影响皮片成活。2016年2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科对17例难包扎部位深度烧伤创面采用皮片移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 高秋芳牛雪涛张小锋马彬张万锋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皮片移植深度烧伤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