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鑫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距骨定位法微创治疗复杂Pilon骨折43例报告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通过距骨作为踝关节力线和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标志,微创复位固定复杂Pilon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46例R(u|")edi-AllgowerⅡ、Ⅲ/AO分型C型闭合Pilon骨折患者,以距骨定位法微创复位固定复杂Pilon骨折。术后43例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3例失访。采用B urwell和Charnley放射评价标准和AOFAS评分评价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愈合功能情况。结果本组均随访的43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按Burwell和Charnley放射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8.4%。临床功能评价按AOFAS评分:优30例,良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3.7%。结论距骨定位法微创治疗复杂Pilon骨折恢复踝关节正常力线好,固定可靠、损伤小,可减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赵航陈戈陈仲欧艺毕鑫
- 关键词:距骨踝骨折骨折骨折固定术
- 斜行髂坐钢板前路固定低位髋臼后柱骨折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斜行髂坐钢板前路固定低位髋臼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的7例伴有低位后柱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45 ~ 62岁,平均48.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例,T形骨折3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 d(6 ~ 19 d).采用前方改良Stoppa入路或联合髂窝入路,如存在前柱骨折则先以钢板常规固定前柱,再于髂骨内侧至坐骨支铺设斜行髂坐钢板固定后柱骨折. 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3.2 h(平均2.1h),术中出血量为200 ~ 500 mL(平均300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Matta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7例患者术后获7个月(6~9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5例,良1例,可1例.本组7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6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效、感染、异位骨化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改良Stoppa入路斜行髂坐钢板前路固定低位髋臼后柱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欧艺吴照祥陈仲陈戈赵航毕鑫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板手术入路
- 猕猴膝骨关节炎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猕猴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实验组:选用猕猴的10只膝关节,应用改良Hulth手术造模,即切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切除前十字韧带、内侧半月板,并在股骨内侧髁关节面切除部分软骨。对照组:选用实验组猕猴的对侧10只膝关节,只切开皮肤、关节囊,不破坏关节腔结构。对构建的猕猴膝骨关节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4、6个月从膝关节功能、X线片、MRI、关节镜下结构、切开肉眼所示大体情况、膝关节股骨软骨组织切片等方面评估骨关节炎造模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2、4、6个月的X线片、MRI及切开肉眼观察关节腔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造模后2个月X线片示内侧关节间隙狭窄,膝关节力线内翻;造模后4个月,X线片示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缘骨赘形成,髌骨骨赘增生;造模后6个月,X线片示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缘骨赘增生进一步加重。实验组造模后2个月,膝关节MRI表现为内侧关节间室狭窄,股骨内侧髁可见软骨造模缺损区,关节腔少许积液;造模后4个月,MRI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增多,髁软骨下骨髓水肿;造模后6个月,MRI出现外侧半月板Ⅱ级退变信号、部分区域软骨变薄、软骨下骨髓水肿、骨囊性变及关节积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征象。造模后6个月,关节镜检查及肉眼均见到软骨毛糙、无光泽、有裂纹,局部凸凹不平,髁间窝滑膜增生。造模术后6个月,组织切片示软骨表层裂隙,出现局部缺损,软骨退变。造模后6个月,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变,猕猴在笼内行走活动减少,有轻度跛行。实验组的10只造模膝关节在6个月后均造模成功。结论通过改良的Hulth手术可以在造模后6个月有效建立猕猴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 李滔陈仲凌斌徐俊修光辉毕鑫朱守艳赵庆刚蒋俊良李俊宏
- 关键词:猕猴
- 前方髂坐钢板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髂坐钢板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16岁-62岁,平均46.8岁.左侧9例,右侧11例,平均手术...
- 陈仲陈戈欧艺毕鑫马志坚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固定术骨板
- 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治疗措施:回顾与进展
- 创伤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骨关节炎。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其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本文针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治疗措施,根据国内外文献予以综述。
- 毕鑫陈仲
- 关键词:创伤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撬剥复位、跗骨窦入路螺钉、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27例SandersⅢ型闭合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2~48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高坠伤17例。按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双盲分为三组(n=9):A组采用经皮撬剥复位固定,B组采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C组采用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记录三组患者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后足功能。结果本组获10~16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A、B组的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3.3±0.5)天、(4.0±0.8)天,手术时间为(35.4±3.17)min、(52.3±4.9)min,失血量为(28.9±10.5)ml、(65.0±12.5)ml均明显少于C组(11.1±1.2)天、(88.4±5.2)min、(95.0±13.5)ml,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B、C组骨折复位质量Bohler(26.8±2.0)°、(29.0±2.8)°均好于A组(19.1±1.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末次随访B、C组AOFAS评分(82.0±2.7)分、(85.0±4.7)分明显优于A组(74.2±4.5)分(P=0.002)。术后A组出现3例骨折复位部分丢失,C组出现1例部分切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与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有相似的固定效果和功能恢复,但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扩大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显露更充分、放置内置物方便。经皮撬剥复位固定对软组织损伤最小,但难以解剖复位距下关节面、无法有效恢复跟骨宽度,术后存在复位丢失的风险。
- 赵航陈戈毕鑫陈仲
- 关键词:跟骨病例对照研究
- 长柄弯止血钳辅助复位技术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优势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应用长柄弯止血钳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骨折移位骨块,使髓内钉更容易进入正确的髓腔位置,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6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32~81岁,平均56.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5例。道路交通伤6例,坠落伤5例,摔伤11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长柄弯止血钳辅助复位分为两组,各11例。A组采用牵引床牵引复位并于术中使用长柄弯止血钳的前端顶住小粗隆,以股骨前群肌的张力为支点,撬起止血钳尾部,纠正股骨近端骨折块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B组采用单纯牵引床牵引复位并用PFNA固定。术后按照Baumgaertner等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评定方法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骨折复位质量,A组良好9例,可2例;B组良好8例,可1例,差2例。A组术后骨折移位(2.75±1.36)mm,B组(4.03±0.9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A组手术时间(49.18±7.90)min,B组(57.09±5.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术中失血量(201.18±20.87)mL比B组(162.73±20.54)mL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88.82±2.68)分,B组(79.18±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B两组术后股骨近端颈干角、前倾角、侧位成角、骨折愈合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因髓内钉偏前而出现骨折畸形愈合1例。结论采用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中使用长柄弯止血钳辅助复位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技巧,可以使近端移位骨块获得良好复位。
- 吴照祥吴俊华毕鑫
-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止血钳复位髓内钉
-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20)。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10.3)岁;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于骨盆内侧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髂坐钢板固定后柱骨折。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5.6±11.7)岁;采用前方改良Stoppa入路或联合髂窝入路,于髂骨至耻骨铺设钢板稳定前柱,联合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常规由髂骨至坐骨铺设重建钢板固定后柱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8。24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2.9±0.6)h],术中出血量[(320.8±100.4)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621.6±118.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Matta标准评定:试验组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17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末次随访时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6和Postel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试验组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对照组优12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髂坐钢板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损伤小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吴照祥欧艺陈戈陈仲毕鑫赵航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