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玲珍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肿瘤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肿瘤
  • 2篇膜下
  • 2篇内镜
  • 2篇肠病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淀粉样蛋...
  • 1篇血清淀粉样蛋...
  • 1篇英夫利昔单抗
  • 1篇诊疗进展
  • 1篇治疗疗效
  • 1篇上消化道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1篇通城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胡玲珍
  • 3篇陈志芬
  • 2篇张瑜
  • 1篇王昕
  • 1篇齐健
  • 1篇孙萌
  • 1篇杨媛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疗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胃肠镜、超声内镜等检查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越来越多黏膜下肿瘤被发现。目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可直视黏膜下肿瘤大小、起源、局部血流、局部浸润等情况,结合CT检查可观察肿瘤腔内、腔外、远处转移情况,病变可较早被发现,做好较完整的术前评估。既往多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黏膜下肿瘤,随着病变较早期即被发现和上消化道各种内镜术的发展,特别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其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eosal excavation,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的开展,较多于内镜下直接微创治疗,现就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特别是具有恶性倾向的胃肠间质瘤术前常用诊断方法和内镜下治疗予以综述。
胡玲珍陈志芬
关键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内镜下治疗
炎症性肠病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疗效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疗效相关关键基因。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接受IFX首次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型克罗恩病(CDc)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基因芯片数据,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初步筛选出UC和CDc结肠黏膜中在共富集的基因本体(GO)功能集上的基因,在此基础上运用STRING在线数据库绘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网络中心节点及与其直接关联且相互作用关系≥3的基因,最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对这些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通路)分析,寻找相关信号通路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探讨其影响IFX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 通过GSEA分析出IFX无效的UC和CDc患者结肠黏膜中70个上调的基因在GO功能基因集"蛋白质代谢过程的正调控"上共富集[错误发现率(FDR)〈25%];这些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绘制的网络关联图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得到相互作用关系最多的基因为白细胞介素(IL)-6相关基因,以其为中心节点筛选出17个直接关联并且相互作用关系≥3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均参与炎症形成。IL-6在以上3条主要促炎通路中均起作用。结论 UC和CDc患者结肠黏膜IL-6基因表达水平与IFX疗效相关,它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促炎作用。
杨媛张瑜胡玲珍孙萌杨张朔习一清徐利华潘雪凯谢伟王昕陈志芬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疗效基因生物信息学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价值。方法比较不同肠道疾病及IBD患者不同情况时SAA变化,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SAA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临床活动度、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的关系。结果功能性肠道疾病及IBD患者中,CRP升高组与CRP正常组、ESR升高组与ESR正常组SA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白细胞升高组与白细胞非升高组S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UC患者的全结肠组与部分结肠型组、低白蛋白组与白蛋白正常组、CD患者小肠结肠型组与小肠型组S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及UC患者SAA分别与CRP相关。结论 SAA是一种与IBD患者CRP相关并有利于反映其不同临床活动度、病变部位、CRP、ESR及UC患者白蛋白变化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胡玲珍陈志芬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38例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实施STER治疗食管SMT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TER手术完整切除率97.4%(37/38),1例于术中隧道内直视下见血管搏动,考虑动脉瘤可能,终止手术,其余37例患者的食管SMT均完整切除,切除瘤体直径(17.5±12.9)mm(6~70 mm),STER治疗时间(55±23)min(30~130 min)。术中出现黏膜损伤2例(5.3%),均采用金属夹成功夹闭,4例(10.5%)术后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食管瘘、迟发性隧道内出血、隧道内感染、气胸、气腹等并发症。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2个月),其中仅有1例患者在食管不同部位出现SMT再发,均无食管狭窄发生。结论实施STER治疗食管SMT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其远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瑜齐健胡玲珍陈志芬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