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生

作品数:2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胆囊
  • 6篇腺癌
  • 6篇病理
  • 4篇胆囊腺癌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胃癌
  • 4篇胃溃疡
  • 4篇细胞
  • 4篇螺杆菌
  • 4篇囊腺癌
  • 4篇溃疡
  • 4篇P53
  • 3篇胆囊腺瘤
  • 3篇真菌
  • 3篇黏膜
  • 3篇腺瘤
  • 3篇霉菌
  • 3篇囊腺瘤
  • 3篇肝癌

机构

  • 25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市妇幼保...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军区总医...

作者

  • 25篇张东生
  • 12篇王平凡
  • 8篇张晶晶
  • 8篇邱娜
  • 7篇李岚
  • 6篇拓晓娟
  • 5篇李久澄
  • 3篇张少华
  • 2篇李彩东
  • 2篇张少山
  • 2篇王经韬
  • 2篇吴肖峰
  • 2篇毕海霞
  • 2篇许筠
  • 2篇薛迪强
  • 2篇徐家玥
  • 2篇程保智
  • 2篇翟晓丽
  • 2篇苏建平
  • 2篇刘斌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甘肃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2013年
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是非常少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结外侵犯。临床上常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因其缺乏特异性,故较难与乳腺原发肿瘤鉴别,常造成误诊误治。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及特殊的免疫组化结果来判断,由于组织量要求较大,故推荐粗针穿刺)或切除病检。若术中冰冻病检提示为恶性肿瘤,但组织类型比较特殊,需待石蜡切片病检确诊的患者,宁可等待最终病检结果回报,暂时不要行进一步手术,以免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治疗。乳腺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应遵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以全身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及手术治疗。
赵鹏朱友墨张东生贾明峰杨勇
关键词: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中表达的研究
关菊莲邵兰芳王丹崔海峰张东生王金绒王经韬
一、任务来源:该项目由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9年在兰州市科技局立项。项目编号:兰科字2009-1-45号,资助经费1万元人民币。另外,由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筹资金1万元,于2010年8月底完成。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金属基质蛋白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胎盘
霉菌、幽门螺杆菌及双菌种感染在胃溃疡、胃癌中检出的意义(英文)被引量:6
2013年
探讨霉菌、幽门螺杆菌(Hp)单菌种感染和霉菌、Hp(双菌种)同时感染在胃癌及胃溃疡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病情况及意义。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AS、Giemsa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方法,对2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6例胃溃疡、121例胃癌纤维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未检出双菌种感染。胃溃疡双菌种感染11例,检出率9.5%;胃癌双菌种感染21例,检出率17.4%。双菌种感染在胃癌及胃溃疡中的发现,表明双菌种感染可能是导致胃溃疡、胃癌发生的又一致病因素。
张东生李东海王平凡张晶晶张少华邱娜拓晓娟李岚
关键词:霉菌幽门螺杆菌胃溃疡胃癌
胃溃疡、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及真菌基因片段的扩增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探讨胃溃疡、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真菌(Fungi)单纯感染及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并进行验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自4例胃溃疡和4例胃癌并伴单纯幽门螺杆菌、真菌及其混合感染病例石蜡包埋组织(FFPE)中扩增Hp及fungi基因特异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成功提取了FF-PE胃组织基因组DNA,并扩增出Hp 16S rRNA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8S rDNA基因和28S rDNA之间的基因特异条带,测序大小分别为114 bp和357 bp,经在线BLAST比对分析表明所扩增基因与Hp及真菌核苷酸具有高度同源性。胃溃疡、胃癌组织中存在Hp和真菌单纯感染及混合感染。推测Hp与真菌混合感染可能是加重胃溃疡发展和诱发胃癌发生的又一致病因素。积极治疗Hp与真菌混合感染有助于提高胃溃疡的治愈率和减少胃癌的发生。
张东生张少华李东海王平凡
关键词:胃溃疡胃癌幽门螺杆菌真菌
CEA、p53和Ki-67在胃癌伴霉菌、幽门螺杆菌和双菌种感染中的表达研究
2013年
目的 CEA、p53和Ki-67在霉菌、幽门螺杆菌(Hp)各自单菌种感染和霉菌、Hp(双菌种)同时感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伴霉菌、Hp和双菌种感染的胃癌活检标本中CEA、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CEA在22例胃癌伴霉菌感染的阳性率为63.64%;在17例胃癌伴Hp感染的阳性率为58.82%;在21例胃癌伴双菌种感染的阳性率为95.24%。p53在22例胃癌伴霉菌感染的阳性率为31.82%;在17例胃癌伴Hp感染的阳性率为23.53%;在21例胃癌伴双菌种感染的阳性率为61.90%。Ki-67在22例胃癌伴霉菌感染增殖指数>10%的占54.55%;在17例胃癌伴Hp感染增殖指数>10%的占64.71%;在21例胃癌伴双菌种感染增殖指数>10%的占95.23%。结论 CEA、p53和Ki-67在胃癌伴双菌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及平均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单菌种感染。进一步表明,双菌种混合感染可能比单菌种感染更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加剧瘤细胞的增殖,与胃癌的关系更加密切。提示,积极治疗胃内微生物混合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又一途径。
拓晓娟张晶晶张东生王平凡邱娜李岚
关键词:CEAP53KI-67幽门螺杆菌霉菌双菌种
Survivin与P53在胆囊腺瘤和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诊断研究
张东生刘斌李久澄张晶晶王平凡邱娜李岚拓晓娟
该课题来源于2003年兰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03-2-41。病理检查对胆囊腺癌与胆囊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分化高的胆囊腺癌与有一定异型性的胆囊腺瘤做出明确诊断十分困难。为了解决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问...
关键词:
关键词:胆囊腺癌胆囊腺瘤
胃黏膜活检真菌检测方法及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临床纤维胃镜活检标本经石蜡切片后,除进行常规的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外,联合应用PAS染色和Giemsa染色,真菌的检出明显增多。这两种特殊染色方法对检测胃黏膜活检真菌感染情况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张东生王平凡薛迪强
关键词:真菌特殊染色胃溃疡胃癌
胸膜壁层髓性脂肪瘤冷冻切片误诊
2006年
张东生李久澄毕海霞吴肖峰
关键词:胸膜疾病脂肪瘤冷冻切片误诊胃肿瘤
胃底腺癌伴胸膜壁层髓性脂肪瘤一例
2006年
患者男,54岁。无诱因间歇性上腹疼痛8个月,明显消瘦3个月,体重下降8kg,于2005年4月14日收入院。纤维电子胃镜检查:胃底有一个4cm×3cm大小的不规则形溃疡,被覆污苔,质脆,易出血,取活检3块。病理检查:癌组织散在分布在肌纤维间,部分区域呈小腺管样结构(图1)。免疫组织化学:癌细胞CK(AE1/AE3,图2)、癌胚抗原、上皮细胞膜抗原均阳性。病理诊断:胃底低分化腺癌。
张东生李东海毕海霞吴肖峰
关键词:髓性脂肪瘤电子胃镜检查低分化腺癌上腹疼痛体重下降病理检查
蛭龙胶囊干预肾纤维化的临床及试验研究
张少山许筠张星程保智李彩东苏建平翟晓丽张东生徐杰徐家玥
(1)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蛭龙蛋白胶囊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和肾脏病理形态学的作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组(蛭龙蛋白胶囊)、西药组(氯沙坦钾)和模型组,于...
关键词:
关键词:肾纤维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