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孝玲

作品数:33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吸虫
  • 10篇华支睾吸虫
  • 9篇虫病
  • 6篇芽囊原虫
  • 6篇原虫
  • 6篇人芽囊原虫
  • 5篇源性
  • 5篇吸虫病
  • 5篇感染率
  • 4篇支睾吸虫病
  • 4篇土源性
  • 4篇土源性线虫
  • 4篇华支睾吸虫病
  • 4篇寄生
  • 4篇寄生虫
  • 4篇弓形虫
  • 3篇体外
  • 3篇线虫感染
  • 3篇寄生虫病
  • 2篇土源性线虫感...

机构

  • 2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灵山县疾病预...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玉林市疾病预...
  • 1篇钦州市疾病预...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3篇万孝玲
  • 16篇蒋智华
  • 16篇杨益超
  • 10篇吕国丽
  • 9篇田春林
  • 7篇林源
  • 7篇张伟尉
  • 5篇刘晓泉
  • 5篇区方奇
  • 4篇许洪波
  • 4篇杨庆利
  • 4篇韦海艳
  • 4篇李树林
  • 4篇黄铿凌
  • 4篇石云良
  • 3篇申继清
  • 3篇刘登宇
  • 3篇黎学铭
  • 2篇王静
  • 2篇欧阳颐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应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4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鉴定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弓形虫表面抗原SAG4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反应性分析。方法根据弓形虫RH株SAG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F340224.1)设计引物,体外扩增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亚克隆至pET28a(+)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SAG4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该蛋白与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为537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重组基因编码产物为弓形虫SAG4抗原,是一种外膜蛋白。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的形式稳定表达SAG4。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蛋白能被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血清识别,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8740。结论重组蛋白SAG4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
杨雯万孝玲田春林王卫群刘晓泉
关键词:弓形虫克隆表达免疫反应性
人芽囊原虫分子遗传学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07年
万孝玲田春林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分子遗传学抗肿瘤治疗寄生原虫动物宿主术后应用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肝吸虫病诊疗评估的应用研究
蒋智华万孝玲吕国丽吴健林曾雪梅钟彬林源唐雯茜莫天
该项目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肝胆管内所引起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广西是肝吸虫病高流行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广西各族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关键词:
关键词:肝吸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
广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囊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中脑囊虫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00-2008年来自治区疾控中心就诊的CNS疾病患者的囊虫特异性抗体,并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736例CNS疾病患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囊虫特异性抗体阳性者403人,阳性率为14.73%。阳性者分布于全自治区55个县(市、区),大多集中在广西南部的南宁市及周边的贵港、武呜、宾阳、横县等市县,在阳性者的构成比中,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多于青少年,农民多于其他职业者;2000年以后检出的囊虫抗体阳性率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流行的区域却逐渐扩大,尤其在交通、经济落后,环境卫生较差的边远山区。结论脑囊虫感染是引起广西人群CNS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重点地区特定人群中开展囊虫病防治,是减少CNS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今后在全自治区,尤其在边远山区仍需加强囊虫病防治工作。
李树林许洪波杨益超苏爱荣张伟尉万孝玲张鸿满
关键词:脑囊虫病免疫检测流行病学
201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程度选取6个县(市、区)作为固定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000人,覆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采集3岁以上常住居民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如在检测中发现其他寄生虫感染,同时予以记录。从2016至2020年连续监测5年。结果2016—2020年,监测点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98%(756/6308)、6.32%(394/6230)、10.97%(670/6110)、10.03%(680/6781)、7.96%(497/6242),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2)=13.627,P<0.01)。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以40~49岁、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感染度以轻度为主。2016—2020年6个县(市、区)土源性线虫各年感染率分别为2.46%(155/6308)、2.30%(143/6230)、1.34%(82/6110)、1.11%(75/6781)、0.72%(45/6242),感染率逐年下降(χ^(2)=88.378,P<0.01);各年间钩虫均为主要的感染虫种。结论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华支睾吸虫病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寄生虫病。
吕国丽万孝玲刘健区方奇韦海艳张伟尉林源唐雯茜石云良刘多孟军杨益超蒋智华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
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联合用药体外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联合用药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将小鼠弓形虫速殖子腹水悬液定量分装到细胞培养板,平均约2·5×104个虫体/孔,以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联合用药为实验组;用细胞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弓形虫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加药24h后,3种药物及联合用药对弓形虫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效果,与未加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好为阿奇霉素,其次是青蒿琥酯;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联合用药的疗效低于青蒿琥酯,但高于乙酰螺旋霉素。结论: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联合用药对体外弓形虫均有抗虫效应,在常规药物浓度下,阿奇霉素对弓形虫的杀灭作用比其他药物明显,杀虫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王卫群田春林万孝玲
关键词: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联合用药弓形虫体外实验
肝吸虫囊蚴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吸虫囊蚴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分离设备包括:初分离室、上盖、分离沉淀室、样品富集室、样品收集器和支架;初分离室的上开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上盖与初分离室可拆卸的连接;分离沉淀室与初分离室相连接并连通,连通...
杨庆利蒋智华杨益超万孝玲
广西2015年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7个县(市、区)为调查县(市),再从这些县(市)抽取22个农村调查点和24个城镇调查点,采集1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超过6个月以上)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肠道蠕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6岁农村儿童蛲虫卵,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结果共调查11 938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3.41%(1 601/11 938)。检出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等5种肠道蠕虫,钩虫、蛔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11%(252/11 938)、0.67%(80/11 938)、0.77%(92/11 938)和9.62%(1 148/11 938);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8.69%(51/587);肠道原虫感染率为4.31%(246/5 702)。肠道蠕虫感染率男、女性分别为16.41%(945/5 758)和10.61%(656/6 180),男性高于女性;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0.08%(431/2 146);壮族人群感染率为22.18%(1 094/4 932),较其他民族高。结论广西人群肠道蠕虫、原虫感染率较第1、第2次全国寄调有较大幅度下降,华支睾吸虫是现阶段感染最严重的肠道蠕虫,应成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重点。
万孝玲张伟尉蒋智华吕国丽区方奇韦海艳林源唐雯茜韦树娇黄铿凌杨益超
关键词: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
人芽囊原虫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冻存剂、温度等因素对人芽囊原虫活力的影响,探索理想的人芽囊原虫保存方法。方法从患者阳性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分装到2 ml无菌冻存管内,分别加入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40%丙三醇(GL)和15%乙二醇(EG)作冻存剂,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保存,用台盼蓝染色法和原虫培养法测定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虫体在室温(18℃~20℃)下可存活3周,在4℃~6℃存活不到1周。加入冻存剂后,置-20℃和液氮(-196℃)下可存活3个月以上。用40%GL作冻存剂,于液氮低温下冻存的虫体保存半年后复苏,活力仍达41.7%,培养72 h后多见分裂相细胞。结论应用40%GL作为冻存剂,在液氮中低温保存人芽囊原虫效果较佳。4℃不适于保存人芽囊原虫。
田春林万孝玲刘登宇何登贤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温度
201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将全区按GDP分为高、中、低GDP地区,从中随机抽取39个县(市、区)设立监测点。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收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蛲虫卵。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结果39个监测点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饮用水以自来水和井水为主。2016—2020年监测点无害化厕所覆盖率分别为77.39%(36403/47040)、94.19%(47120/50026)、94.47%(55499/58750)、86.72%(68913/79467)和94.99%(56188/59154),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3.53,P<0.05)。2016—2020年共调查监测点66355人,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总感染率分别为4.20%(533/12699)、2.98%(312/10458)、2.21%(276/12485)、1.75%(285/16329)和1.54%(222/14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67,P<0.05),且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16.05,P<0.05)。高、中、低GDP地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11%(244/22049)、2.65%(722/27273)和3.89%(662/1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57,P<0.05)。女性钩虫感染率为2.68%(900/33548),高于男性的1.40%(458/32807)(χ^(2)=136.98,P<0.05);男性、女性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29%(95/32807)和0.32%(108/33548),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11%(37/32807)和0.13%(43/33548),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1.69%(274/2343)和12.17%(257/2112),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0.326、0.24,P>0.05)。≥80岁年龄组钩虫感染率最高,为4.93%(69/1399);3~9
万孝玲吕国丽蒋智华区方奇韦海艳唐雯茜林源张伟尉黄铿凌石云良刘多刘健孟军杨益超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