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焱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血
  • 2篇氟西汀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 1篇抑郁
  • 1篇再生神经
  • 1篇神经再生
  • 1篇鼠脑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合并
  • 1篇通路
  • 1篇缺血后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颅多普勒
  • 1篇颅多普勒超声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郭毅
  • 3篇杨焱
  • 2篇姜昕
  • 2篇何奕涛
  • 2篇蔡智立
  • 2篇黄敏
  • 2篇陈思言
  • 2篇梁宇彬
  • 1篇唐冰杉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巴曲酶治疗对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在静脉应用巴曲酶的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是否可通过其超声波的理化效应增强巴曲酶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疗效。方法 100例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及静脉巴曲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巴曲酶治疗时应用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除去失访患者,最终对照组47例及观察组43例患者纳入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特征、治疗后3 d的血纤维蛋白原值、治疗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PIS发生率;最后应用多因素分析探讨在静脉应用巴曲酶的同时使用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是否是预防PI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血纤维蛋白原值、NIHSS评分、1周内PI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0.002、0.049);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静脉应用巴曲酶的同时使用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是预防PI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应用巴曲酶治疗的同时使用TCD对责任脑血管连续监测1 h能够增强巴曲酶的降纤作用,有效减少PIS发生。
何奕涛蔡智立曾思琳陈思言梁宇彬黄敏杨焱郭毅
关键词:巴曲酶经颅多普勒超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探讨氟西汀对大鼠脑缺血后Shh通路上相关因子的再生神经功能作用
目的:氟西汀能够提高哺乳动物脑缺血后中枢神经的重塑能力,其中Sonic Hedgehog(Shh)通路是神经发育和神经再生的重要信号通路,包括shh以及下游Gli1等成分。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氟西汀对shh、G...
杨焱梁宇彬黄敏曾思琳姜昕郭毅
关键词:脑缺血氟西汀SHH信号通路神经再生
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连续收集有效病例2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氟西汀(20 mg/d)及脑梗死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脑梗死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24例,随访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同时评估治疗前后FPG、Hb A1c改善程度与HAMD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治疗前FBG、Hb A1c、HAMD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FB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Hb A1c水平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14±1.12 vs.7.71±1.72,P=0.036;4.00 vs.5.50,P=0.046);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降低程度与FBG及Hb A1c水平改善程度未见显著相关(r=0.093,P=0.332;r=0.112,P=0.242)。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氟西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且其对血糖的改善作用与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并无显著相关性。
何奕涛蔡智立杨焱曾思琳陈思言唐冰杉姜昕郭毅
关键词:氟西汀糖尿病脑梗死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