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凌凌

作品数:31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乌龙茶
  • 6篇绿茶
  • 4篇茶叶
  • 3篇杀青
  • 3篇茉莉花茶
  • 3篇微波杀青
  • 3篇花茶
  • 3篇福建乌龙茶
  • 3篇感官
  • 3篇茶树
  • 3篇茶树品种
  • 2篇多酚
  • 2篇正交
  • 2篇正交优选
  • 2篇色度
  • 2篇色度值
  • 2篇审评
  • 2篇窨花
  • 2篇感官审评
  • 1篇单丛茶

机构

  • 3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品品香茶...

作者

  • 31篇赖凌凌
  • 28篇郭雅玲
  • 3篇廖泽明
  • 2篇魏日凤
  • 2篇陈昌盛
  • 2篇刁鑫
  • 1篇郑明芬
  • 1篇李纪艳
  • 1篇郭晓娜
  • 1篇林智
  • 1篇郭丽
  • 1篇刘旋
  • 1篇张宝秀
  • 1篇王果
  • 1篇奉红琼
  • 1篇吴明言
  • 1篇张淑华
  • 1篇刘亚峰
  • 1篇屈艳勤
  • 1篇廖雯

传媒

  • 7篇热带作物学报
  • 7篇食品安全质量...
  • 3篇福建茶叶
  • 2篇中国茶叶
  • 2篇中国农机化
  • 2篇茶叶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农机化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对扁形绿茶品质化学特征有影响;(2)T2处理(减重率10%-15%→微波杀青后多功能机整形→多功能机辉锅)为最优工艺,可实现扁形绿茶全程机制,生产效率高、容易稳定品质,在提高茶汤亮度和提升叶底品质上有突出优势,并能够形成品种独特的品质特色(黄棪表现为汤色嫩绿明亮,带花香;梅占表现为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鲜嫩)。
郭雅玲赖凌凌
关键词:微波杀青正交优选
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在福建省茶叶经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013年
本文概括了食品流通许可制度的要求和特点,分析了福建省茶叶流通许可证的应用现状。全省各市、县均有涉茶经营者,以武夷山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数量居多,安溪县的涉茶者数量突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各茶区发展不平衡、品牌建设不足、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少及缺乏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为茶叶经营者今后能够顺利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的建议。
郭雅玲赖凌凌
关键词:茶叶
人工味觉系统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综述人工味觉系统在茶叶感官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茶类区分、品质相关性分析、品质定量分析等,并提出ATS(Artificial taste systems)在茶汤预处理标准化、传感器稳定性和灵敏度的提高、模式识别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郭雅玲赖凌凌
关键词:电子舌
乌龙茶加工产业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概述了2012、2013年度国内外乌龙茶加工产业在工艺、工艺诱导的理化基础、设备的改良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化做青、焙火、贮藏等工艺参数的探索、传统与新兴乌龙茶产区间工艺的交流和创新以及工艺判别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展望。
郭雅玲赖凌凌廖泽明林瑜玲
关键词:乌龙茶
闽台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茶叶感官审评技术是评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区域,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有福建、台湾和广东之分。随着两岸茶叶交流不断加强,各种茶事等活动逐步增多,为保证评茶活动科学、有序地进行,两岸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比大陆与台湾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的主要内容及评茶操作程序,分析了两种感官审评的特点,阐述了当前两种乌龙茶感官审评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可改进参考方案。
郑明芬郭雅玲赖凌凌魏日凤郭晓娜
关键词:福建乌龙茶台湾乌龙茶审评方法
福建绿茶色度值与茶汤呈色物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对39个绿茶样黄酮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叶绿素与色度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和叶绿素与L*、a*、b*值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其中,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相关性质相同、多酚类物质的相关性质与它们相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对茶汤亮度、绿度和黄度有直接的影响,多酚类物质则间接影响茶汤亮度、绿度和黄度;经过回归分析建立了b*值在1.77~11.14范围内对黄酮类物质含量(F)的最优线性方程F=2.106+0.494b*。
赖凌凌郭雅玲
关键词:色度值黄酮类物质多酚类物质通径分析
电子鼻技术在不同厂家特种茉莉花茶香气判别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i Nose型电子鼻在区分和判别特种茉莉花茶香气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以福州特种茉莉花茶为对象,以i Nose型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为指标,对不同厂家、不同外形的特种茉莉花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厂家的成品茉莉花茶能够被有效区分;同一厂家不同外形成品茶间香气风格相近,故区分不明显;窨制过程样与成品茶的香气品质存在差异,故被有效地区分。电子鼻响应值能够实现对同一外形不同厂家间、不同窨次间的区分,但区分效果因外形而异。Fisher判别分析显示,本文建立的判别函数,其回代验证正判率达到100.0%,交叉验证正判率为86.1%。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特种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区分和识别,可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产品质量控制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江昕田郭雅玲赖凌凌廖泽明廖泽明刁鑫
关键词:电子鼻主成分分析FISHER判别
乌龙茶机采及其分选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对影响乌龙茶机采质量的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机器设备等主要因素进行总结。综述鲜叶和毛茶精制中分选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和稳定机采乌龙茶品质提供参考。最后针对乌龙茶机采技术和分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配套适用机采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加强乌龙茶机采及其匹配分选技术研究的建议。
郭雅玲赖凌凌刘亚峰陈昌盛
关键词:乌龙茶采茶机分选设备
L~*a~*b~*表色系统与绿茶汤色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以福建省制得的39个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L*a*b*表色系统与绿茶感官审评的汤色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色度值(L*、a*、b*)对茶汤冲泡条件(茶水比、冲泡时间)的变化有较为灵敏的反应,能反映汤色品质的变化趋势;外形相近的炒青绿茶,其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不同外形的炒青绿茶之间,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绿茶间色度值的差异仅是茶样汤色的特点表现,而用色度值比较同类型绿茶汤色品质的高低更为准确和客观。
赖凌凌郭雅玲
关键词:色差分析绿茶
福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福建省扁形绿茶不同产区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⑴摊放工艺对提升扁形绿茶干茶外形和叶底的色泽品质有利,并能显著降低茶多酚的总量,减少茶汤苦涩味;⑵用扁茶杀青成形机青锅促成鲜嫩香味品质,品质稳定性优于手工青锅;⑶扁茶成形机辉锅有助栗香品质的形成,但滋味收敛性不如手工辉锅;⑷不同地区能够针对加工机械不同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等选用适制性强的品种和采摘标准,成茶基本体现当地的品种和工艺特色。
郭雅玲赖凌凌
关键词:摊放辉锅机械加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