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娜

作品数:40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麻醉
  • 7篇动脉
  • 6篇术后
  • 6篇静脉
  • 5篇镇痛
  • 5篇手术
  • 5篇麻醉管理
  • 5篇颈动脉
  • 5篇老年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神经外科
  • 4篇栓塞
  • 4篇外科
  • 4篇内膜
  • 4篇老年患者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羟考酮
  • 3篇外科手术

机构

  • 3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徐娜
  • 32篇王天龙
  • 14篇姚东旭
  • 12篇贾宾
  • 11篇吴洁
  • 11篇马艳辉
  • 5篇肖玮
  • 4篇王克杰
  • 4篇兰飞
  • 4篇薛纪秀
  • 4篇赵磊
  • 4篇田肇隆
  • 4篇马挺
  • 2篇魏立民
  • 2篇冯华
  • 2篇叶新
  • 2篇张晓娇
  • 2篇陈健
  • 2篇王佳艳
  • 2篇王瑜

传媒

  • 20篇北京医学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医学综述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脑肿瘤切除患者炎症反应和术后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脑肿瘤切除患者炎症反应和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及监测方法相同。麻醉诱导后乌司他丁组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000 U/kg(溶于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均于30 min内输注完毕。记录两组患者肿瘤性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术前瘤周水肿和术后第1天脑水肿程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 0)、剪硬膜即刻(T 1)、术毕即刻(T 2)、术后24 h(T 3)和术后72 h(T 4)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两组肿瘤性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的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不时点间TNF-α的变化趋势不同,乌司他丁组各时点间TNF-α水平较为稳定。血清IL-1β水平的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不时点间IL-1β的变化趋势不同,与T 0比较,两组T 1~T 2时点血清IL-1β水平升高(P<0.05),两组T 3~T 4时点血清IL-1β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T 2~T 4时点血清IL-1β水平降低(P<0.05),其余时点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瘤周水肿评分和术后第1天脑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6000 U/kg可有效抑制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但未发现可减轻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
吴洁马艳辉陈晓旭贾宾徐娜姚东旭王天龙
关键词:脑肿瘤脑水肿乌司他丁神经外科手术
手法肺复张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氧饱和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手法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 RM)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脑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_(2))及脑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V-MC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择期行CEA的患者32例,年龄>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 ASA)分级Ⅱ~Ⅲ级。在完成气管插管后,保证循环平稳,在阻断颈动脉血管前,实施压力为30 cmH_(2)O (1 cmH_(2)O=0.098 kPa)持续30 s的手法肺复张,观察并记录操作过程中脑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_(2))、脑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V-MCA)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全身麻醉后各指标数值均较桡动脉置管成功后5 min降低(P<0.05)。与RM操作前相比,RM操作结束后即刻的HR、MAP、rSO_(2)、V-MCA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ETCO_(2))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RM操作结束后5 min时,各项指标均恢复RM操作前水平(P>0.05)。MAP的变化与rSO_(2)和V-MCA相关(r=0.8、0.6,P均<0.001);V-MCA的变化与rSO_(2)相关(r=0.6,P=0.001)。结论 手法肺复张会导致rSO_(2)及V-MCA一过性降低,但在操作结束后5 min,各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脑生理及循环的一过性改变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李丽霞赵磊王天龙徐娜肖玮安奕李中嘉梁传玉王沛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氧饱和度脑血流速度
胸前多普勒超声监测技术应用于坐位神经外科手术静脉空气栓塞的监测和处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胸前多普勒超声在坐位神经外科手术中静脉空气栓塞监测的应用情况,评价胸前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作用和意义。方法39例ASAⅠ或Ⅱ级的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坐位神经外科手术,坐位固定后胸骨右缘或左缘3~6肋之间放置胸前多普勒超声,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连续监测,记录术中胸前多普勒超声出现气栓信号的病例数和抽吸到气体的病例数,抽吸到的气体量,PETCO2下降的发生例数。结果39例手术患者巾26例探及气栓信号,发牛率66.7%,其中有24例抽吸到了气栓,抽吸到气栓总容积量为0.5~210ml;9例PETCO2下降超过5mmHg,4例下降超过10mmHg。结论坐位神经外科手术中胸前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空气栓塞高度敏感,可指导静脉空气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马挺蔡兵徐娜贾宾魏立民王克杰
关键词:静脉空气栓塞坐位
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定标和TOF基线值对麻醉后恢复室患者肌松残余效应监测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acceleromyography,AMG)定标和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ratio,TOF)基线值对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肌松残余效应监测准确性的影响,为PACU患者残余肌松的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1例,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芬太尼诱导后,使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定标和连续测量TOF值5 min确定基线值。然后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插管或置入喉罩。手术完成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转运至PACU继续肌松监测,记录TOF基线值(TOFb)和进入PACU时的实测TOF值(TOFa)。结果 共145例患者完成观察,TOFb 0.93-1.29,平均1.07±0.06,其中132例TOFb〉1.0。TOFa〈0.9者41例,肌松残余发生率为28.3%;修正后的TOF值(TOFr)〈0.9者61例,肌松残余发生率为42.1%,两种方法计算的肌松残余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6.049,P=0.019)。结论 使用AMG时,确定TOF基线值可以提高肌松残余效应监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发现潜在的肌松残余患者。
王佳艳孙学丽张晓娇刘明明黄秋瑞徐娜王天龙
关键词:定标
超声技术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神经阻滞是麻醉专业住院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操作技术之一。超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神经阻滞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有可视化、定位准确、安全性高、舒适度高等优点。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正规的教学和培训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充分把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习(包括超声基础知识、局部神经解剖知识、神经阻滞相关超声图像及技术知识)、模拟培训及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最终提高麻醉学专业住院医师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亦可有效提高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吴洁马艳辉徐娜姚东旭贾宾王天龙
关键词:超声可视化麻醉学神经阻滞住院医师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全身麻醉会导致肺泡萎陷,从而导致直接或间接的肺部损伤,而肺复张操作可降低肺泡萎陷的发生率。肺复张操作是通过模拟正常呼吸时的深呼吸使得萎陷肺泡重新开放,起到改善患者氧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实现肺复张操作的关键为合适的复张压力及维持时间。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及患者推荐采取不同的肺复张操作。近年来,提倡对进行机械通气全身麻醉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肺通气管理,在各种可视化设备的支持下进行肺功能状态的评估,从而指导术中肺复张操作的应用。今后还应对应用可视化设备进行术中肺功能监测进行大量研究,为个体化肺复张操作提供依据,以得出最适用于临床的肺复张操作,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李丽霞赵磊王天龙肖玮徐娜安奕王萍李中嘉
关键词:全身麻醉氧合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SGB组(S组),每组4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SGB,注入0.2%罗哌卡因7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记录患者术后2 h(T_(1))、术后4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静息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say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及使用帕瑞昔布钠、托烷司琼患者例数。观察SGB并发症。结果S组T_(1)~T_(3)时点咳嗽时VA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S组与C组术后24 h内使用帕瑞昔布钠的患者例数比较(8比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2.5%比55.0%,P<0.05)。S组与C组PONV程度Ⅱ级以上分别为12例、5例,S组PONV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S组使用托烷司琼患者例数低于C组(5比12,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躁动不安或过度镇静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SGB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SGB可减轻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降低PONV发生率。
吴洁马艳辉贾宾徐娜姚东旭田甜王天龙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星状神经节阻滞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恶心呕吐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的麻醉一例
2012年
患者,男,61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因患者发病超过12h,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未予以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9d突发腹痛、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并伴低热。查体全腹压痛,结合腹部平片及腹部CT,诊断为“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2d,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徐娜王天龙叶新王瑜冯华贾宾
关键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麻醉溶栓治疗剖腹探查术突发腹痛
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置管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建模的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雄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超声引导组(U组)。所有恒河猴采用0.1 mL/kg氯胺酮及速眠新的混合液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待动物入睡后行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5~8 mg·kg^(-1)·h-1)。C组采用传统指尖触摸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U组采用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次数、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与U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25.0%和62.5%,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50.0%和87.5%、总成功率分别为75.0%和100%。C组与U组穿刺置管次数分别为(3.0±1.6)次和(1.5±0.8)次,穿刺置管花费时间分别为(15.8±6.1)min和(5.4±2.9)min。与C组比较,U组穿刺置管次数少,穿刺置管花费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1次、2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恒河猴急性脑梗死模型中,采用平面内-平面外联合技术进行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可提高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减少穿刺置管次数,缩短穿刺置管花费时间。
马艳辉吴洁贾宾姚东旭徐娜王天龙陈健吴迪
关键词:恒河猴大脑中动脉栓塞超声引导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全麻诱导期中复合不同降压药的血压控制效果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采用不同降压药物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组(A组)、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B组)、对照组(C组)。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A组给予乌拉地尔10 mg、艾司洛尔0.5 mg/kg,B组给予尼卡地平0.5 mg、艾司洛尔0.5 mg/kg,C组仅单纯使用全麻药(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诱导),不辅助任何血管活性药物。观察麻醉前血压,气管插管后1、3、10 min及气管插管拔管前、后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结果3组麻醉前入室时血压(收缩压)分别为A组(116±26)mmHg、B组(120±22)mmHg、C组(124±19)mmHg;气管插管后1 min,3组收缩压均有升高,分别为A组(126±29)mmHg、B组(122±19)mmHg、C组(145±18)mmHg;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开始下降;气管插管后10min,3组收缩压均低于入室时收缩压,分别为A组(105±15)mmHg、B组(96±11)mmHg、C组(116±18)mmHg。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上升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气管插管后10 min血压降低幅度为B组>A组>C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即刻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为C组>A组>B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需调控血压,尤其在麻醉诱导期及气管插管前后。应用适量降压药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尼卡地平+艾司洛尔比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降压效果更确切。
葛明非田肇隆刘清海徐娜魏立民王克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